过去的几年,实体经济一直在下行,但网络却一直在逆势爆发增长。
可以说,这几年中,除去房产、金融,增长最快的也就只有网络了。
而在全民创业,万众革新的口号之下,海量网上创业公司层出不穷。
但自2015年下半年开始,如火如荼的O2O项目接二连三破产,创投市场开始趋冷,狂热的网上创业热潮渐渐褪去,电子商务、VR、在线教育,这类在兴起之后被极度看好的范围依然也开始重蹈O2O覆辙。
而到了16年下半年,状况好像愈加恶劣了。
全民创业已经变成全民过冬2016刚刚入秋,可网上创业却早已经进入了深冬时节,最近,生鲜电子商务壹桌网破产的传言,将创业公司破产潮的话题再度点燃,再一次让整个行业感觉到了寒冬的凛冽。
事实上,在新一轮的破产潮中,不止是B轮前的早期创业公司面临大面积死亡,就连C轮后的成熟型公司,也频频被曝筹资失败或者裁员过冬。
依据投资界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1至8月,有990家公司拿到A轮筹资,而2015年获得A轮筹资的企业则有1999家,降低超越50%,可以从天使轮顺利走到D轮的公司只有2%。
后面的四个月,已经非常难将数据差距缩小,这类数据无不说明,今年的资本寒冬将会愈加彻骨,全民创业已经变成全民过冬。
不能不说,资本寒冬带给创业企业的影响,比其他人想象的都要大,创业公司频繁破产的现象短期内恐怕难有改观。
16年下半年,几乎注定会让所有网上创业公司瑟瑟发抖。
在这网络寒冬的三九天中,咬牙挺过来,可能就会迎来春季。
但更多的将会被汹涌的破产潮冲入淘汰之海。
所以,哪个将会是下一个倒下的更值得大家探讨和警惕。
创业公司破产三大规律在对公开报道的已经出现问题的创业公司进行剖析后,笔者汇总了一些创业公司破产的规律:
1、A轮、天使轮阶段的早期公司死亡率最高;并且绝大部分创业失败的公司都会倒在这条线上。
2、同一个行业的公司,一般会在同一个周期倒下,一个公司忽然破产比较容易引发蝴蝶效应。
譬如在线旅游、在线教育、出行O2O等范围,都是成片死亡;破产一家时总是只不过一个开始。
3、某个时期内资本关注的热门行业,也就是所谓的风口,在历程过一段市场角逐后,就会迎来集中破产期,这个周期接近于1年。
笔者觉得,在2016年上半年,O2O、在线教育、在线旅游、生鲜电子商务、二手车电子商务等范围均出现创业公司大面积过世的现象,进入下半年,在去年集中获得筹资、同质化角逐激烈的互联网直播、医疗健康与体育运动行业,则或许会成为2016年下半年创业公司死亡高发地。
热昏头的互联网直播从去年开始,视频直播跻身互联网+风口,除去国民老公王思聪、顶级投行红杉资本等投资机构外,腾讯、新浪、阿里等数十家网络巨头也纷纷在直播范围加注。
在资本市场的支持下,各家直播平台为了抢占网红主播资源,不计本钱的进行挖角大战,优质网红主播年收入动辄过千万。
有业内人士对媒体表示,直播的兴起,红了网红主播,亏了平台,忙坏了VC。
然而,疯狂的资本追逐背后,互联网直播仍然危机四伏,行业整理可能在年内就会发生。
一方面是,行业同质化过于紧急,虽然不断有创业人士涌入,但绝大多数企业都是用重金去抢夺优质网红主播资源、烧钱砸流量,内容则大同小异,非常难形成独特的角逐壁垒,说白了,整个行业就是花钱大战,但资本并不会一直陪创业人士烧下去。
关于直播危机,笔者之前就曾在《直播盛世,业已末路》一文中说过,直播的风口要停,感兴趣可以查找阅读。
投资界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4月,国内116家直播平台中,有108家拿到了筹资,但超越90%的项目仍然处在天使或者A轮阶段。
可以预见的是,到年底绝大多数平台都会面临资金问题,他们没办法继续获得投资人支持时,行业整理就会到来。
毕竟,用户并无需太多的直播APP。
其次,行业监管也正在加速行业洗牌。
9月9日,广电总局下发《关于加大互联网视听节目直播服务管理有关问题的公告》,重申直播平台需要持有《信息互联网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未获得许可证的机构和个人不可以从事直播业务,也就是业界所言的直播机构需要持证上岗。
这被常见觉得是监管层要加大行业监管的信号,对大公司影响可能不大,但对中小公司与走上创业路的公司而言,基本就是断了生路。
甚至或许会引发一轮行业洗牌。
断崖式下跌的医疗健康已被曝破产或筹资遇阻的医疗健康企业伴随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策略,支持行业进步的政策不断推出,医疗健康行业被觉得会成为资本市场新的热门,特别是网络与医疗健康的结合也曾给投资人颇多想象空间,但现实更多的却是叫人焦虑。
依据IT桔子统计数据,医疗健康行业筹资企业数目峰值出目前2014年,达到354家,2015年获得筹资的医疗健康企业数目为340家,而2016年前三个季度,整个行业获得筹资的企业数目仅有64家。
从数目上看,几乎呈现断崖式下跌的局面。
这显示,虽然政策层面不断出现利好,但资本仍然对这一范围维持小心态度。
资本的观望也让创业公司问题集中暴露,仅仅在2016年8月份,就有多家医疗健康范围明星公司被传出问题。
8月2日有报料称,移动医疗平台就诊160正筹备裁员300人,随后官方回话称只不过内部优化,涉及到的优化职员占三分之一。
15日媒体报料寻医问药裁员50%以上,寻医问药副总裁姜天骄的回话同样是公司内部职员优化。
29日大姨吗被爆为了筹资,将BP中数据夸大10倍致使投资人不敢相信、给投资人回扣期望推进筹资,随后大姨吗方面发表声明称筹资已接近完成,但对于报料中的具体质疑,大姨吗方面并未一一回话。
纵览这类陷入负面传说的企业,均是历程过多次大额筹资但项目本身仍然没办法盈利,商业模式没办法达成自恰过于依靠资本输血。
可以预见的是,下半年,医疗健康范围资本只看不投的现象会愈加紧急,假如没办法尽快赚钱,或许会有独角兽倒下。
网络+体育问题重重2014世界杯之后,体育运动行业迎来集中爆发,阿里、腾讯、乐视均在这个范围投入了巨资,加快了体育运动与网络的融合,资本的追捧在加快了行业爆发的同时,也使行业萎缩的时间提前了。
依据IT桔子统计数据,2014年、2015年体育运动行业获得筹资的企业均超越100家,而到了2016年前三季度仅有18家企业拿到筹资,这也就意味着,80%的创业公司很难为继。
事实上,虽然赶上了政策扶持、资本看中、大型赛事推波助澜的好机会,但体育行业也确实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从现在的状况来看,网络与体育的结合主要集中在硬件、IP、垂直电子商务、体育社区、场馆预约、教育培训等几个范围,看起来任何一个范围都存在着巨大的机会,但事实上挑战也异常艰巨。
硬件和电子商务均很难越过耐克、阿迪达斯等传统巨头的垄断;IP本钱太高,创业公司根本无力与巨头角逐;体育社区不只非常难突破虎扑、腾讯、新浪等线上体育巨头的封锁,同时更面临盈利难点;而场馆预约的问题在于,国内体育社区本身就是供不应求的状况,预约模式没办法从提供端解决根本问题;基于体育的教育培训是个好的方向,但出色教练稀缺,菜鸟用户非常难挑选出合适我们的教练,这又会致使客户体验出现问题。
网络体育的种种问题,正在资本寒冬中日益凸显。
而这类问题,正是绝大部分创业企业的软肋。
假如不可以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可以存活下来的,可能只有几家实力雄厚的巨头公司。
创业公司只能饰演陪玩的角色,并最后难逃沦为炮灰的命。
事实上,大家非常难预测明天和破产那个会先到来,但,这三大风口现在的不少征兆却可以给创业人士和投资者们一些提示,让身处寒冬的创业公司门从中看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应付。
毕竟,只有找出问题所在,并心生警觉,才能在这场寒冬大潮中,正确获得取暖的姿势。